拓展训练的意义以及对员工的影响

2021-02-28

21.jpg

拓展训练自上世纪90年代进入我国后.其效用被利益驱动的拓展公司严重扩大化了.被宣称是可以运用到组织层面能塑造组织团队合作,而且这种趋势愈演愈烈,拓展训练具有塑造团队合作文化的补充作用。但企业选择所谓塑造组织团队合作的员工个体的拓展训练是缺乏效益的,应当谨慎选择。

一、虚拟情景中的虚拟行为
      拓展训练是让学习者在精心设计的游戏、场景和案例中,“做中学,学中做”的培训方法,是一种更加关注结果的培训方式。拓展训练最大的优点,同时也是最大的弱点就是情景的模拟性。在这样的场景中,学员很容易从一个必须严格执行企业规章制度和利益决定行为的角色转化到一个“游戏”角色。在游戏中,需要放弃的权力、地位、名誉和金钱等损失都是虚无的.参与者完全会有逢场做戏的能力和必要,即用“虚拟对虚拟”。国人的面子文化决定了即使双方存在重大的冲突和矛盾,除非达到不可逆转和调和的地步。双方在有第三者在场的情况下也会保持“表面和谐”,特别是在陌生的环境更是如此。在这样的环境下,个体作出的有利于团队合作的行为比较容易得到回应,即便是真实环境中水火不容的两个人及其所代表的小团队,也是比较容易实现良性互动的。但是,在真实的企业组织中,某一方的合作行为并不一定会得到积极回应。
二、个性心理的稳定性
      并非所有的人都喜欢团队合作,也并非所有的人在某一瞬间意识到团队合作的必要性时就会付诸实际行动。个性心理虽然具有一定的可塑性.但是来自于先天的和早期人文环境的塑造已经使成人的个性心理具有了很大的稳定性。重塑一个成人的个性心理是一项非常艰难和长期的工作。一次训练或者连续几天的拓展训练试图改变一个人的工作作风和方式是很值得怀疑的,甚至以几个月为周期进行持续不断的拓展训练对团队合作意识的塑造都是艰难的。因为现实生活中,很多与团队合作不协调的事实完全冲淡了这种训练的作用。在教育领域,我们经常会有这样的感受:把学生封闭式教育一个星期的所有成果,由于他们放假一天后接受了外部大千世界的种种负面信息,再集中起来,一切几乎又得从头开始。儿童尚且如此,何况可塑性弱得多的成人?即使得当的方法和持续的努力重新塑造个体的气质和性格尚且可以实现,那么,塑造由众多的个体组成的团队文化也要艰难得多。
三、组织文化、制度与团队合作的冲突
      人力资源管理当前面临的挑战之一,就是人力资源系统各模块之间的系统优化,人力资源发展的诸多理论和操作实务有的即使是在本领域也难以协调和配合。比如,很多企业一方面强调按照员T绩效给予个人不同水平的薪酬,强调绩效管理,另一方面又强调组织依靠团队制胜,二者时常产生矛盾。最近,《绩效主义毁了索尼》一文就直截了当地指出,绩效主义毁了索尼良好的团队合作氛围。事实上,如果绩效管理是基于个人的,而不是基于团队的,那么所有的团队合作或者努力都会受到很大冲击。假如拓展训练真的能够有效塑造组织的合作精神,我们还必须尽力确保参与拓展训练的人来自同一个组织且经常有合作关系的紧密团队。只有让处于同一团队中的人产生共鸣,同时产生团队合作的期望和行为。才会产生最好的投资收益。但是,这又出现了一个问题。如果培养的成员全部来自于组织中经常合作的真实团队,就不可避免地会有上下级成员。而当上级意识到自己训练中不可能表现得那样出色时,他们会对自己在下级心目中的形象感到不安.而下级意识到上级太过于正式时.他们大多数会转向一种标准的行为模式.即让正式组织中的工作秩序迁移到训练中.而不是我们希望的把训练中的模式运用的组织的运作中。这可能拓展训练的现场都难以按照指导老师的预期进行。

分享